解码169家深圳“小巨人”:年轻企业势头猛西强东弱
360°全景相机、“网红”注塑机、呼气诊断技术、智能机器人、锂离子电池、3D打印机、卫星定位器、隔离式防雷产品、金属软磁粉芯……
日前,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小南翻看这些深圳公司的“黑科技”产品时,被彻底惊艳到了。
今年名单中,深圳有134家企业入选,全国仅次于上海(182家)和北京(166家);过去三份名单累计有169家入选企业,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深圳169家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像呢?小南根据公司名单,通过公开信息和数据来进行了整理分析。
近年来,央地逐渐重视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等工作。“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一般而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等四大特征的中小企业,即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专家认为,“专精特新”的理念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如德国培育“隐形冠军”来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使其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强者,日本实施“一町一品”计划,造就了大批坚守本业和持续创新、执着耕耘的“长寿企业”等。
短短几年,针对中小企业的精心培育体系越来越完善。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形成了梯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一般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各省市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市级)、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亦分为省级口径和国家级口径)、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
由此也很快带来培育的效果。工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我国培育了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6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了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万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3万家。
对于未来,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财税金融等支持举措将齐发力,包括百亿元奖补资金、股权融资、挂牌上市等多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完善。
从2019年至2021年的三份名单,深圳累计有169家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榜。
小南统计,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成立最早的深圳万讯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1994年6月6日,而成立最短的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10日成立。
万讯自控于2010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自动化仪表、MEMS传感器、机器人3D视觉系统、高端数控系统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而成立才4年的深圳星汉激光专注于半导体激光元件、器件封装及工业高功率激光模块/系统研发及制造,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星汉激光完成了新一轮近亿元融资。
分时间段来看,小南发现,在1994年至2017年之间的23年,2000年前的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仅有15家企业,2000年到2009年有82家,2010年至2017年有72家,可以说绝大部分深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是“00后”跟“10后”。
这侧面反映了深圳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成绩。截止到2020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5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商事主体数和创业密度继续领跑全国。而截止今年6月底,在365.46万户商事主体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高达90%以上,全市每千人拥有企业量达131.5户。
为了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在国家和省里指导下,深圳已形成了包括政策扶持、完善培育梯队、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上市培育、搭建发展平台、以及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培育发展体系。2020年,深圳推出《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加强完善包括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梯队。银行机构及国资担保机构也推出了相应的专精特新类产品和服务。
小南统计,从公司发展阶段来看,169家企业中,有35家在A股主板、新三板或港股上市。有134家企业为非上市阶段,属于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其中有5家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得受理,8家从新三板退市。
按照行业分类,169家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技术、机器人、新材料及专用设备等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企业名单中有一批半导体、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测类企业,蕴含着深圳未来的“芯势力”。小南不完全统计,约有11家芯片公司和11家半导体入选名单。这一些企业都是在2000年之后成长起来的。
比如,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主要是做特种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28nm以上芯片设计能力;而矽电半导体设备(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芯片测试设备的企业。
另外,一批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也在快速崛起,出现了一批以光伏、电池、储能等为主打业务的优质项目。比如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智能家用储能产品明星公司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电力解决方案商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纳米磷酸铁锂供应商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位于南山区的铂科新材专注于电能变换领域,致力于提供合金软磁粉、合金软磁粉芯、电感元件等产品,是国内能够规模化生产全系列铁硅金属软磁粉芯的主要厂家之一。其核心产品为铁硅、铁硅铝系列磁粉芯等合金软磁粉芯,营收占比近98%,是高频电能变换设备中的核心元件,算是细分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而且,有意思的是,不少企业精于某行、专于某业,外界可能并不熟悉。比如,专注于文物科技保护产品的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专注于动漫、数字化绘图、手写输入等领域产品的深圳市绘王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充气膜等空间环境材料研发的中成空间(深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从区域分布来看,1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9个区,其中,宝安51家、南山47家、龙岗22家、龙华14家、光明13家、坪山7家、福田7家、前海4家、盐田2家、大鹏新区2家。罗湖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没有一家。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
而从街道层面来看,粤海街道以18家居首,其次是西丽街道有17家。宝安区的石岩街道达9家、新安街道与福永街道各7家。
粤海街道是名副其实的“王者”。成立于1991年2月的粤海街道,总面积才15平方公里,开车10多分钟就能转一圈,但是这里集聚了一批很优秀的科技园区等,走出过华为、腾讯、恒大、中兴、大疆、迈瑞等一大批著名企业,还有多个细分行业冠军企业,拥有国内外上市公司达1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00多家。
相比而言,西丽街道则是后起之秀。依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7号地铁线运营成熟、留仙洞总部基地崛起、科技公司总部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建设,西丽街道近几年吸纳了慢慢的变多的优质中小微创新企业,有望成为下一个“粤海街道”。
比较而言,这几年产业崛起最明显的是宝安区。宝安区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数领先全市。
据了解,近年来,宝安区工信局深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首先是建立培育库,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其次是引入金融活水,助力“专精特新”公司发展壮大。第三是创新供地模式,保障“专精特新”企业产业空间。最后是优化客户服务,大力协调解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大概在一个月前的7月20日,宝安区政府举行了第42期“宝安发布”专场,由深圳市远征科技公司研发的隔离式防雷技术深圳市气象标准对外发布。宝安区一名副区长上台发言致辞。小南当时有些纳闷。结合此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宝安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小南才明白背后的道理。
远征科技是本次第三批13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宝安区专精特新“小巨人”除了一家公司(容大感光),其余的均是本世纪注册成长的新企业,分布行业广泛、发展动力强,名单上有3家A股上市,19家新三板上市,37家未上市,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相比而言,罗湖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没有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全市最早建成区,罗湖区配套完善,但制造业基础薄弱,产业空间存在限制,目前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此前推出的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也没看到亮眼的企业表现。深汕特别合作区尚在发展,未来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