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工匠添百万生力军
秋高气爽,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场馆内热闹非凡。日前,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分享会在此落下帷幕,亮出了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成绩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超2000万人。
其中,湛江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14.34万人,高技能人才42.6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7.28%,为湛江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技能支持、人才保障画上浓墨重彩一笔。
产线开动,机器轰鸣;大桥跨海,匠心筑梦。湛江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技工队伍的支撑。
围绕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和湛江城市定位,湛江全力贯通育才、引才、留才、用才链条,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细化和落实人才政策,全链条发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跑出“加速度”。
“工程师画龙,技师来点睛。”这句制造业里的老话,形象地说出了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
今年8月初,广东省公布了2024年第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名单,湛江1人上榜首席技师名单,3人获特级技师。
作为技术技能领域的“金字塔尖”,首席技师更多强调的是“地方或行业企业高技能领军人才”,强调其对行业整体的引领带动作用。“首席技师的诞生,将对湛江制造业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等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也对湛江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接连结出硕果,离不开湛江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的有效发力。
聚焦补齐技工教育发展短板,近年来,湛江把“培育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产业‘新工匠’队伍”作为关键之举,积极打造技工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的发展模式,强化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当前,湛江正加快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全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序推进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行动计划,推动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积极地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以技能人才培育,提高人力资源要素质量、推动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湛江市已建成湛江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以及广东省湛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等一批综合实训基地,为培育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数字化的经济等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打造坚强阵地。
围绕湛江市“四绿一蓝”产业布局,湛江积极打造各级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截至目前,湛江已建成陈学军技能大师工作室、陈可营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有4个、5个,有4个省级培训基地,5个市级培训基地,25个产业就业培训基地。
同时,湛江正加快探索构建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大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学生学徒制、技培生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构建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
2020年以来,湛江共投入2.8亿元实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技能人才24.98万人。截至目前,湛江市共有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76家,全市可开展技能评价的工种数量达278个,有22家企业具备评价技师及以上等级资质,已评聘出首席技师2名、特级技师7名。
如今,从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多层级的技能人才梯队在湛江企业已建成体系,更多复合型高技能领军人才不断涌现。
“为进一步培育、鼓励高技能人才成长,湛江正推动出台《加强新时代湛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建议》,给予政治、工作、生活、医疗、教育等全方位保障和激励,积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扶持。”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位于湛江市麻章区麻赤路的湛江市技师学院“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实训中心”,学生经过系统培训,熟练掌握机器人上料与下料、零件加工与中转、超声波清洗、气动测量、零件装配等全流程操作。
“学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养高,能胜任企业多样的岗位需求。”湛江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学校通过构建“大师工作室+世赛集训基地”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以大师领军、工匠带动,打造了一个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工匠师资团队,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冠军,同时也获得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
聚焦“四绿一蓝”产业体系需求,当前,湛江围绕“制造业当家”战略部署,紧密对接产业链建设人才供应链,根据战略性产业集群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全市技工院校布局,完善湛江市技工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提高技工院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有着非常明显特色优势的高水平技工教育体制机制。
目前,湛江共有技工院校6所,在校生1.93万人,全市技工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494亩,教职工队伍总人数804人,高级职称、高级技师300多人,每年输送毕业生约4500人,就业率达99%,实现招生、就业“两头旺”。
以湛江市技师学院为例,该校大力对接湛江市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施安装与维修等45个全日制专业,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为湛江市产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能工巧匠”。
毕业于湛江市技师学院的杨世喜,曾就读于该校的数控加工专业,于2008年进入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他以在学校积累的技能基础和多年参与技能竞赛积累的经验、技术储备,应用到企业实际研发项目中,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凭借精湛的技术,杨世喜带领团队完成节流阀体、油泵座、节温器等汽车部件的编程开发,每年平均完成大大小小的技术改造30余项,为公司创造100多万元的效益。
在一线年,杨世喜先后辗转多个岗位,从一线操作工人,慢慢成长为如今的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杨世喜表示,要抓住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只要肯学、肯干,一定能掌握一手好技术,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技能基础决定了我的职业起步,是技能的眷顾,让自己获得了如今的小小成就。”他说。
今年5月,湛江市技师学院2024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年会暨校企合作研讨会举行,40余家企业、行业、高校代表和专家齐聚一堂,一同探讨湛江“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产教融合深化策略,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技能人才模式。
“产教融合要将教育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这需要一个能连接企业和教育的纽带,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联盟的发展是湛江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主线,目前,湛江正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去年以来,湛江围绕匹配“湛江制造”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湛江产业布局,探索深化“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冠名班”等校企双制合作,推动技工院校与27家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实践基地,与中冶宝钢、晨鸣浆纸、冠豪、生物双林等优质企业组织22个校企合作“定向班”,将技能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构建精细培养、精准就业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每年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4500多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取得实效,增强技能人才服务湛江制造业能力。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瞄准战略产业集群需求,湛江通过吸引一批头部企业,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的模式,高标准打造“以产引才”平台体系,推动产教供需精准对接、优势互补,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湛江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湛江市技师学院为例,该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根据公司的需求开设“订单班”和“冠名班”,与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湛江市技师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授权认证中心”,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湛江工匠”。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拓展,校企合作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步伐。比如,立足海洋特色,湛江市技工学校对接湛江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湛江海洋牧场智能控制实训基地,与恒兴集团、湛江粤海饲料等企业合作,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加工等相关技能培训,以及电工、自动化工程师等人才培训,拓展提升湛江海洋牧场产业集群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推动湛江海洋产业链建设,近3年已为企业培训4760人次。
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产教供需对接平台搭建起来后,将逐渐完备工作机制,推动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湛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湛江市技师学院AI产业系专业教师杨创出生于1995年,曾代表广东荣获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冠军,他以多年参加技能大赛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储备,开展技能传授,带领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杨创就读于湛江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施安装与维修专业,因为在专业技能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被选入学院的竞赛精英班学习。2015年毕业后,杨创留校任教,成为湛江市技师学院AI产业系的一名教师,并担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带头人。
2017年,杨创参加中国技能大赛—广东省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组)获得第一名;2018年,杨创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代表广东获得全国选拔赛第一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同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通过技能参与技能竞赛,杨创锤炼了一身本领。
作为专业教师、竞赛教练,杨创坚持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技能、钻研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国家级一类竞赛获奖5人次,省一类技能竞赛获奖13人次。
如今,他已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专业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凭借专业技能,他热情参加校企协同技术创新,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0余项。
因能力表现优异突出,先后被授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职工经济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今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杨创成功入选。
“技能成才是一条很艰辛的路,最重要的两个字还是坚持。一技之长、能动天下,我相信只要静下心来学好技能,将来也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学习中发现广阔天地。”杨创说。
“专业的技术能力是从事我们行业的必备要求,获得广东特级技师这一荣誉,给了我更大的进步动力。”中冶宝钢湛江钢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炼钢队转炉作业区作业长许玉说。
今年8月,广东省公布了2024年度第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名单,许玉位列其中。
2008年,毕业于电焊专业的许玉,进入了上海宝钢钢管厂成为一名学徒,开始了在焊工行业的一线修炼之路。
“在行业一线从事炼钢设备的维护作业,除了必须经历高温、粉尘等多种极端环境考验,还必须耐得住性子钻研学习,解决许多生产制造方面的实际问题。”许玉坦言,扎根基层一线历练的意义就在于,遇上问题、处理问题,不断寻找创新解决方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自身能力会得到充分锻炼,也能为企业来提供更多价值。
2017年,许玉研发的“大包回转台轴承更换”工法,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7.497万元/次,产值增加560万元;2018年,许玉主持参与“大型转炉移动烟罩更换”项目,为公司创造效益1000万元;他研发的“氧枪喷头更换工装”“KR搅拌轴更换小车工装”,使施工人数减少一半以上,大幅度的提高劳动效率。
2023年,许玉被湛江市聘任为“湛江市高技能人才专家库专家”;2024年,上榜广东省2024年度第一批特级技师名单。他也因出色的技能,多次获得宝武集团四大生产基地焊工技能比武冠军。
“我常和团队的青年工匠说:行行出状元,技能的修炼学习需要苦心钻研,不能急功近利。”许玉说,除了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自己还热衷于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他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不保留地教给徒弟、同事,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带动培养出了数百名年轻骨干。
今年6月—9月,许玉正筹备参与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赛项。“技术的学习是无止境的,筹备这次竞赛让我学习了全新领域的材料焊接知识,也离首席技师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许玉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